中医的气到底如何理解很全面

 

作者:董草原

在中国传统生命学的著作中,除阴阳五行是常见词外,“气”也很普遍,如:阴气、阳气、寒气、热气、生气、死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地气、天气、水气、肾气、肝气、脾气、冒气、肠气、血气、元气、气功。

物之生阳气所使,物之死阴气所至,先有气后有形,先有形后有气,有气有形,有形无气,有气无形。以阴阳五行学原理去认识生命、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原因及范围规律的传统生命学理论,又称之为理气。

到底这个气是指什么?现代人如果不理解气是指什么,就无法接受传统生命科学和中医学。

现代文字中的气,是指气体,但是古文字中的气并不指气体。阳气阴气,寒气热气,不但指寒冷或炎热的天气或气体。历代学者都解释过气,但都很含糊。

我觉得最古,又最较为具体地解释气的是春秋时期的询子《天论》:“不见其事,但见其功,俗人谓之神,君子谓之气”。不见其事就是说,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是由某些物质在起作用,但人们无法看见是什么作用,也看不到作用的过程。

自然万物的确在发展变化,形体增大或缩小、人体能够看到而成为现实,这就是功。使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作用,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从而引起世人胡乱猜测。没有知识的俗人,认为是神仙用法术使之发展变化,有知识的人则认为是气。

很明显,这个气,就是指使万物发展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观察认识的增加和深入,渐渐认识到自然万物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故气也多种多样。

如:阴阳生命学认为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作用是阴阳二力作用,这就有了阳气、阴气之说,阴气、阳气就是使万物发展变化的阴力作用和阳力作用。五行学认为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作用有五方面的五大作用,即金木水火土,故有金气、木气、土气、水气、火气。

金气,就是五行之金对生命的作用;木气,就是五行之木对生命的作用。五行之木,是阴阳学的少阳,阴阳日历学中的春,故木气、少阳之气和春气具同样含义。

中医认识到人体内部对生命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发自肾、肝、心、肺、脾、胃、肠,故中医有来自肝作用的肝气,有出自肾作用的肾气,有发自脾作用的脾气等等。很明显,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中的气,不是指物,也不是指物质,是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对自然万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阳气阴气,不是指冷热的气体,是指冷力和热力对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作用。春天到阳气发、万物生,秋天到阴气来、万物枯死。这个阳气、阴气,不是指春秋之气候,而是指春秋出现的不同阴阳力对万物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而造成不同的结果。

元气,不是指生命体内部的气体,也不是指内部的机能,而是指内部机能对生命的作用。(当然要有机能才有作用,但是这个气不是指机能而是指机能所起到的作用。)肾气、肝气、脾气、心气、肺气,不是指这些机体的气体,而是指这些机体的机能对生命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作用。

肝气犯胃,是指肝对生命的作用超出正常范围和程度,致使肝和胃对生命的功能作用失去平衡和协调,造成胃部分工作失常,出现胃痛或消化不良现象。

肾气不足,是指肾机体衰弱,致使机能不足,对生命的作用也就达不到正常。阳气生万物,阳指热力,气指作用。这句话是说自然界的热力作用,万物发生和生存。气功的气,也是指作用,功指成事。

气功师不下药,却把病治好了,或不动手脚,也不接近对方,却能把对方打倒了,这就是气功。不用药,只凭气功师的神秘的什么作用就把病治好了。但并不是所有病气功都能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气功师的气打倒。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作用的气呢?现代科学还认识不到,连气功师也不知道。

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这些作用现象,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事实证明是存在的。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作用,古生命学便称为气。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古生命学对于气的来源有深入的认识并记载了下来,使中国文化里有了多种多样的气。以后又出现了形气学,形气学也是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一个学派,形气学认为,生命是由形和气构成。

形指能见到的生命体,气指使生命体产生生命现象的作用。形生气,气生形,也就是说,生命体产生对生命的作用,这个作用又作用于生命体。形气不可分,分开了,生命现象就无法存在。

历代形气学争论不休而无法统一的问题是,生命是先有形后有气,还是先有气后有形。生命以物质为基础,形是物质体,先有大地的物质作基础,然后太阳之气化大地以成生命。对生命来说,形气不可分,因此无先后之别,必须要同时存在同时出现,才能产生生命。若已产生了生命,也必须两者同时存在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所生之子,子靠母生,母靠子养。无血之母,导致无气之子,无气之子则母孤。这是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去说明血与气之关系,如果把中医的气解释为空气或氧气则大错而特错了。

中医学认为有血必有气,有气必有血。血行则气亦行,气行则血亦行,血滞气也滞,气滞则血亦滞。治血要治气,治气要治血,血病如果单治血不行,气病单治气也不行。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从体内的各种各样机体,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和水份去维持日常工作去作用生命,机体在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废物也要不断地外排。机体所需的营养和水份不足不行,废物不排也不行。营养水份的供给,废物的外排,都是靠血去完成。如果血不足,或血运行受阻,机体的营养就供应不足,废物也无法完全排出。营养水份不足,则机体的功能也不足,废物排不清,又损害机能。一不足,二损害,机体的功能自然明显下降,功能不足,对生命的作用也就不足。

这就是血为气之母,血行则气行,血足则气盛的科学依据。营养水份不足,废物排不清,机能就减弱,机体对生命的作用就变弱。因此血不足或血滞,生命必然会出现气不足或气滞的病态现象。

反之,如果出现气不足或气滞现象,则说明血不足或血滞。血病治好了,气病也就消失了,故气病要治血。然而血病往往是内机能问题造成。机体中任何一个机体有问题,都必然影响血和血的运行。

不同机体的不同问题对血的损害,对血和血运行也就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影响自然有不同的血象,从不同的血象中就可以知道不同机体的不同病变,所以中医切脉能准确地切出内部病态。

血靠内机体的功能去制造和运行,内功能的作用有问题,必然会出现血虚、血或血成份问题。内功能的作用问题解决了,血病也就消失了。故血病要治气,治气就是治内功能作用。这就是中医“血病当治气,气病当治血,血气同治”的科学依据。

中医认为气生百病,百病生千气。这个气就是生命体内各种各样的机体对生命所产生的作用。气生百病,表明内机能作用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内部各种各样的机能对生命的作用一定要平衡和协调,生命才能正常。失衡、失调,则血不能生,气不能行,机体所需的营养和水份不能供给,废物不能及时外排而积于内,久积生热造成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因机体所需的营养水份不足,机能就会衰弱,体质差则外邪则趁虚而入。内病未除,外患又起,百病丛生。内机能过盛,对生命的作用过大,就促使生命无法按正常的范围和规律发展变化而出现越轨现象。内机能问题能生出百病,任何一种病都与内机能相联系。任何一种病都不能脱离内功能作用而独立产生和存在。这就是气生百病,百病生于气的科学依据。

中医有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叫补中益气。补中,就是健脾胃,使消化吸收正常。人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就靠脾胃供给。脾胃不好,生命所需的物质就无法正常供给而引起因物质缺乏的虚症。内机体因物质缺乏,功能作用也变弱而出现气病。健好脾胃,会使机体所需的物质充足,机能作用就会正常,所以补中能益气。

很明显,气是古哲学名词,指的是无形的作用。因为新文化运动后,无人去学习研究古文化和古科学,古文化成了断层文化。现在人们逐渐发觉古文化中的中医药学的确博大精深,才开始重视。所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才能使中医药学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jsy1999.com/jnycs/15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