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欧阳修等人出使契丹,契丹是怎么招待

  白癜风怎么引起 http://m.39.net/pf/a_4362460.html

宋仁宗庆历五年,46岁的包拯从开封出发前往契丹。那么包拯去契丹干什么呢,去拜年,也就是庆贺正旦。

为什么包拯从八月份就要动身出发了,因为从开封走到辽国的上京要两个月,所以往返一趟要四个月,这样顺利的话,腊月中就能赶回开封准备过年了。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两国互以兄弟相称。两国互派使节往来频繁,毕竟兄弟,岂有不经常走动的。我们所认识的北宋的大人物,几乎都作为使节去过契丹。而有些不去的,也大多是因为身体原因。例如宋哲宗即位后,太皇太后命苏东坡为辽国生辰使,不过苏东坡推辞了。而苏轼的弟弟苏辙说自己年轻时得了肺炎,所以其实也不适合去太冷的地方,不过皇上硬是让他去,他也只好冒死前往了。

那么包拯,苏轼,王安石这些人在契丹吃的惯吗?会不会水土不服?有什么意外事件没有?本文就重点来说说契丹的衣食住行方面,看看契丹人是怎么招待南方来的客人。

无论是大辽还是北宋,两边都是选派各自的精英充当使节。而契丹人性情豪爽,所以问问题也很随意,有些时候就是话家常,例如问北宋的使臣家乡在哪里,父母做什么官,杭州属于什么省,福建之外还有省份吗,以及荔枝是哪里产的等等;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问之前的宋史怎么样了,毕竟去过辽国的宋史很多,所以他们会问之前欧阳修怎么样了,曾巩怎么样了等等,这已经是一种老朋友般的问候了。

当然,宋辽两国和平友好往来年,两国互派使节达到4千多次,而每位大使从两国的边境,一路经过各州各县,再到两国首都,其中还有见地方官员,中央官员和皇帝,所以这其中肯定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偶尔有质问、有刁难、有不愉快。例如包拯访问契丹期间,契丹人就曾向他发难,“你们在雄州城开了一个便门,莫非是诱使我契丹民众向你们传递情报吗?”包拯微微一笑说,“你们不也在涿州开了便门吗?更何况真要刺探情报,开不开门有什么关系”。

虽然有这些情况存在,但大体来说,两国的交往是非常友好的,在这个前提下,看看契丹人是怎么招待宋国使臣的。

招待招待,喝酒吃菜.契丹人实在太喜欢喝酒了,在当时的宋人看来,契丹人有两奇,第一,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走马,也就是骑马,第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喝酒,例如契丹国母萧太后,在她的生日宴会上,她就亲自跟宋史饮酒。

辽国皇帝一般都爱喝酒,还有因喝酒误国的,比如说辽穆宗,他就被臣民叫作睡王,为什么呢?他老爱喝酒,喝到天亮才睡,中午才醒,那朝政当然就理不了了,所以臣民叫他睡王。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些契丹人甚至会酒后杀人,所以一旦醉了,大家要赶紧把它捆起来。当然如果醉酒的人是皇帝的话,恐怕就很难办,因为谁也不敢上去把皇帝捆起来。也因为这样,辽穆宗,辽世宗等皇帝,他们酒后杀人得罪了不少大臣,进而成了短命皇帝。

当然我们列举这些例子,只是要说明酒文化在契丹的盛行。大部分时候契丹人喝酒还是文明喝酒。来契丹的北宋使臣们,倒也不必担心什么安全问题。契丹人好饮,所以也喜欢酒量大的客人,契丹招待外使节有多个尺寸的酒杯,最大的有巨型葫芦的一半,那么大叫做大金瓢。宋朝前后派出的使者都不敢用这个大金瓢。

不过宋朝有个人叫方偕,他出使契丹的时候,契丹皇帝照例也用这个来试探一下。结果方偕一点都不拒绝,端起大金瓢一饮而尽,契丹皇帝一见大惊,方偕更加尊重,还赠给他西北之名马,而且把大金瓢叫做方家瓢。但方偕这样千杯不醉的人是少数,宋的使臣基本都是文人雅士,酒量不高。当然这是相对契丹人来说的,所以在契丹人的殷勤劝酒下,他们很容易喝醉。

契丹人是怎么劝酒的呢?陆游写的《南唐书》介绍了一下,“契丹皇帝手持一杯酒,自己先喝完,然后以空杯示向客人”。对方既然已经先干为敬,这种情况下你喝还是不喝呢,而且对于贵客,例如欧阳修这样的名士,契丹皇帝还会让很多王公贵族赴宴,那这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敬酒,恐怕由不得你不喝,由不得你不醉了。欧阳修就和他的好朋友刘敞就双双喝醉过,一个“醉中上马不知夜”,一个“醉中不记别君时”。

不过好在两人只是喝醉还没有失态,而反面例子呢,例如少年状元王拱辰,他出使辽朝的时候,脱掉外衣「窄衣与会」,跟契丹人拍肩说笑等等。这在宋人看来这就是失仪嘛,所以被铁面御史赵卞不依不饶,参了好几次,最后王拱辰也就被降职调往外地才罢休。

而宴会上不能光喝酒,一般呢还唱和,还有文人的赋诗,那么喝醉酒了就容易言辞不得体。比如有个北宋大臣,他吟诗中自称「小臣」,这在北宋人看来就是掉面子,「自矮国格」。既然喝酒失态会被惩罚,所以渐渐的很多宋史臣就会推酒,有的说自己病了不去赴宴。仁宗时期有个叫刘汉的人,他被契丹人几次劝酒劝的还生气了,就骂了一句“小子我喝不了,你为什么强迫我?”当然这位仁兄最后也被贬到外地,同时仁宗还下诏去契丹的各位使臣不要过度饮酒。而辽国方面也有人注意到了这种文化冲突,他们提出要尊重宋朝使臣的酒量,因人而异,不要一味的劝酒嘛,契丹有个叫冯建善的人,他就劝他的同僚说,劝酒就要当量。

总体来说宋辽两国有着不同的酒文化,宋朝的大臣们如果总是推拒辽国君臣的劝酒,久而久之,双方就会发生误会和尴尬。那这种情况下,宋神宗就发了一道诏令,进入辽国境内,遇到劝酒的要尊重对方的习俗,「遇劝酒需饮尽」。

有酒了,当然少不了菜。对于去辽国访问的包拯,欧阳修这些人来说,契丹人的肉菜那可叫丰富。宋朝有个官员叫路振。话说他的姓氏也很特别,路振在辽南京城内,他受到了兰陵郡王萧陵的盛宴款待。这位宋朝大臣,于是就把契丹人的这种宴会给写了下来,当然这种宴会已经是最高等级的那种宴会了。

那么契丹国宴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步给客人上骆糜,也就是乳粥。乳粥是用牛羊肉炖成的一种粥,是用勺子舀着吃。第二步则是各种野味,羊肉,猪肉,野鸡,兔肉这些用开水煮过,可以叫白水煮肉;而羊肉、鹿肉、大雁,天鹅这些肉则做成风干腊肉,再把肉切成平整的大块,最后让服务生童子用匕首割成小块,把这些小块儿递送给宋史臣吃。

契丹人是渔猎游牧民族,可以说他们的食物就体现出了他们的这些特点。那么大宋使臣都是住在哪里呢?大部分时候宋史都是住在沿途城市的驿馆,不过极偶尔的情况下,他们也要露宿野外,跟契丹人一样住在车帐中。契丹人的车帐有点像江南水乡的这种乌篷船,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屋子或者说家。无论如何包拯、欧阳修这些人,他们肯定对契丹人这种以车帐为家的生活印象深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jsy1999.com/jnycs/15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